泰康楼
北桂村的泰康楼是典型的碉楼建筑,依山傍水而立,花岗岩与青砖石塑造的稳重,让它经受住了岁月的磨砺,在上世纪30年代,北桂村一位有名望的乡绅,在村头挑了一处风水宝地,用全部积蓄建了一座碉楼,取名泰康楼。
同行的北桂村民赵运权是乡绅的后人,也是泰康楼现在的主人,据他介绍,泰康楼高约十八米,上下分四层,全靠人工建成,耗时三年有余,至今完好无损。
泰康楼基座是花岗岩,坚实牢固,楼身是青砖石,美观大方别致,建楼所用的材料,经由北桂河,从江门一带运至北桂村,再用人力搬运,其中仅一块岩石长130厘米、宽40厘米,大约有二三百斤重。
永昌堂
永昌堂始建于20世纪三十年代初,于1938年建成,原本取名为“赵铉书室”,是为了纪念北桂村赵氏第二十四世祖赵铉公而建。作为公族的活动场所,整个建筑端正气派,见证了北桂村的一段历史。永昌堂上有一副楹联:“文章赵翼家声远,举目河山气象新”。据村民介绍,清代文学家、史学家、诗人赵翼是北桂村赵氏同宗,所以有“文章赵翼家声远”之说。
碉楼上的彩绘浮雕在20世纪60年代遭到破坏,残存的印迹仍然昭示着昔日繁华。解放战争时期,永昌堂曾作为当地游击队的总部,村中大户也为游击队提供粮食和枪支。20世纪50年代,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“永昌堂”改作为供销社,也曾作为当地党政办公楼、文化站使用。
雾滋堂
雾滋堂是北桂村中建造最早的碉楼,有近百年的历史,是一座四层高的青砖建筑。其建筑样式特别,祥云装饰,带有镬耳。该楼主人是赵芷萧、赵战秋兄弟。赵芷萧为清末举人,据说曾弃官不当;现在村中东西门楼的“北桂”二字即为其手笔。二楼天花板上印着英文报纸,显现当时主人学贯中西。
松桂楼